网信彩票

圖書刊物

《一生襟抱為國開——我的爺爺李四光》

發布時間:2024-03-22 作者:
陳曉茹
來源:
青鳥新知
分享:

《一生襟抱為國開——我的爺爺李四光》

鄒宗平 口述 / 陳儉霖 撰寫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


又是一年春天,雞鳴寺的櫻花裹著春意悄然開了,遊客們競相前來。街道上車水馬龍,空氣中隱隱散發著花香,玄武湖公園也是一派鬱鬱蔥蔥的景象。在車流和人群喧囂聲的襯托下,旁邊北極閣南麓的网信彩票更顯古樸靜謐。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聘請蔡元培等籌備國立中央研究院。在蔡元培的邀請下,李四光從北京南下主持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的籌建工作,揭開了中國地質發展史新的一幕。然而幾十年的光景也不曾讓研究所遜色於初綻的櫻花,院內的草木似乎也如當年李四光在時那般枝繁葉茂。


↑ 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舊址


 李四光辦公室內景


 李四光在家中留下的唯一彩照


“作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繭殼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南宋陸九淵慨言:“學者先須不可陷溺其心, 又不當以學問誇人。”李四光將光與熱盡數揮灑在新中國的地質事業上,一生都在致力於探索在“繭殼”以外的世界。那麽科學家身份以外的李四光又是什麽樣的呢?


 李四光(左一)在地應力實驗現場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生襟抱為國開——我的爺爺李四光》一書,以李四光的人生畫卷為主線,其外孫女鄒宗平通過回憶與李四光晚年共同生活十八年的點點滴滴,披露了不為人知的感人細節,將一個個看似獨立又暗含聯係的小故事娓娓道來。鄒宗平口中的李四光是樸素而多彩、立體且生動的,書中不僅描寫了李四光嘔心瀝血為新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心路曆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爺爺,他疼愛著外孫女,關愛、尊重和引導著晚輩的成長,如炬般照亮了前行的路。


 本書口述者女鄒宗平和“爺爺”李四光


 1969 年,李四光和家人在一起——最後一張全家福


李四光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青年時期他東渡日本,留學期間參加同盟會,回國後擔任過湖北軍政府實業司司長,後來辭去這一職務選擇留學英國。1918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地質係主任;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擔任所長;1948年初,和夫人許淑彬一同前往英國倫敦出席第十八屆國際地質大會。赴英期間,在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滿懷一腔報國熱情的李四光在國民黨的重重阻撓下,曆經艱辛,先後輾轉法國、瑞士、意大利,在1950年4月取道香港,同年5月終於回到北京。


 1950年,李四光歸國,在南京火車站受到隆重迎接


在專業領域,李四光潛心鑽研,一絲不苟。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傑出科學家,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開創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為新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貢獻。


在生活中,李四光還是一位音樂迷。留英期間,他利用課餘時間學會了拉小提琴,譜寫了中國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


李四光並非遙不可及的科學偉人,《一生襟抱為國開——我的爺爺李四光》中的他閑來無事時也會種種樹、散散步,帶著平淡生活裏的煙火氣兒。


 李四光在英國舊貨攤上購買的小提琴


 李四光譜寫的小提琴曲《行路難》手稿


博爾赫斯說:“任何命運無論多麽複雜漫長,實際上隻反應於一個瞬間,那就是人們徹底醒悟自己究竟是誰的那一刻。”在那段崢嶸歲月裏,在滿是歧路的旅程中,先輩們憑著熱忱和信念以凡人之軀完成了前人未竟的事業。李四光曾經說過:“一個科學技術工作者,如果他抱定了為社會主義祖國的富強,為人類幸福前途服務的崇高目的,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攻破自然秘密,發現新世界,創造新東西,去開辟人類浩蕩無際、光明燦爛的前景,那麽他的生活就會多麽豐滿、愉快、生動和活潑。”如果曆史長河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的,那麽或許對於李四光來說這便是他一生的追求。


 李四光在做地質學術報告


 李四光去世後,人們在遺物中發現他在病中留下的紙條


“在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裏,我們中國人民有誌氣、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學技術上的困難,去打開這個無比龐大的熱庫,讓它為人民所利用。”——李四光


生於混沌,思無己時,一心向學,蔚為國用。2009年,李四光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讀完這本書,我們仿佛看到了李四光為真理而奮鬥時的熱烈和忘我,他已不再隻是偉大的科學家,而是永遠與我們同行。


 晚年的李四光在古銀杏樹下休憩、思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戰,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有了“四麵的光”。



來源:青鳥新知

作者:陳曉茹

編輯:諸鵬飛

審核:盛捷


附件:

網信彩票